[讀書筆記] 辨識假新聞? 談媒體釋讀推薦書籍和電影

[讀書筆記] 辨識假新聞? 談媒體釋讀推薦書籍和電影 @ELSA菲常好攝

 

如果你想找適合媒體試讀的影片或書籍。本文幫你推薦幾個我自己還滿喜歡的電影。

 

影集《新聞急先鋒》(2012,HBO)

        講述一家虛構的美國電視臺「亞特蘭蒂斯有線新聞臺」(Atlantis Cable News,簡稱:ACN)其製作團隊在幕前幕後發生的故事。相較於其他的節目為了營利,極力討好廣告主和觀眾,製作商業取向、譁眾取寵的新聞,ACN希望能堅守媒體的操守,製作出純粹的新聞。故事聚焦於收視率和新聞專業的價值衝突,反映出真實世界媒體營運的無奈與矛盾。

 

電影《危機解密》(2013,博偉)

本片改編自丹尼爾朵姆謝特伯格的自傳小說,講述「維基解密」的崛起與爭議。維基解密是專門揭露國家機密的網站,由朱利安阿桑奇創辦,丹尼爾曾和阿桑奇搭檔運作之。維基解密的作為不僅對政府達到強而有力的監督,更改變了全球媒體生態,足以顯見第五權的影響力,並從而思考人民知的權利與社會正義之間的關係。

 

電影《揭密風暴》(2018,華聯國際)

        由2005年黃禹錫幹細胞造假事件改編,講述一名韓國記者不畏輿論壓力和強權施壓,勇於揭發造假的幹細胞論文,堅持身為媒體人的義務,將真相傳達給大眾。現實中,韓國媒體一直在國家政府、社會強權的監督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像是:2016年JTBC電視臺爆出總統閨蜜干政,最終導致總統朴槿惠被彈劾下臺;2019年多家媒體連環爆出韓國娛樂圈性醜聞,最終導致涉案的知名藝人入獄。

 

影集《新聞之爭》(2018,BBC)

        故事圍繞兩家虛構的英國報社:一家是作風保守、主打嚴肅新聞的報紙《先驅報》,因為網路媒體興起遭遇讀者縮小、銷量減少的問題。另一家是作風辛辣、主打八卦新聞的《郵報》,其報導充滿爭議、為新聞專業人士不齒,但銷量和影響力卻持續增加。兩家報社在競爭之下,逐漸改變其新聞的堅持,揭示新聞從業人員在新聞倫理和職業道德取捨下的矛盾與無奈。

 

影集《虛假新聞》(2018,NHK)

        一則Twitter貼文指出某家烏龍麵泡麵中出現青蟲引起網路討論,最終導致該泡麵被下架、廠商出面道歉。然而事件逐漸走向失控,網友肉搜出貼文網友,並對其貼文的真偽提出質疑。在網路新聞任職的女主角決定對此事展開調查,逐步發現網路假新聞的惡意操作,以及事件背後牽涉的龐大利益。劇中可看到網路媒體唯利是圖的運作和假新聞氾濫的問題,也探討到網路霸凌、族群歧視和性騷擾等多項爭議,真實反映現實世界的處境。

 

書籍《新聞不死,只是很喘:媒體數位轉型的中年危機》(2019,天下)

        作者黃哲斌擁有20多年的媒體從業資歷,他以多篇國內外案例剖析新聞媒體從傳統紙媒走向網路數位平臺的轉變,並介紹數位媒體來臨後前所未見的新現象,例如:假新聞、同溫層、社群媒體、網路社群政治等,探討這些現象對當前社會和媒體角色的影響,以及其中引起的資訊接收危機。

 

以網路推動革命的阿拉伯之春

        阿拉伯之春是2010年到2011年間發生於西亞和北非的社會運動,以民主和經濟轉型為訴求,使4個國家的政權被推翻。因政權混亂,恐怖組織伊斯蘭國趁機崛起,許多國家陷入內戰,導致後續的難民危機。運動產生背景是因為這些國家經濟逐年衰退、失業率高居不下、人民生活貧困,加上專制政府的保守統治和貪污腐敗,使得民怨四起。運動的導火線,是發生於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

        一名擺水果攤的年輕人被警察以無照為由沒收攤車,因求助無門憤而自焚抗議。消息在社群網站上快速傳播,憤怒的民眾上街抗議,卻被政府派兵鎮壓。鎮壓的影片被上傳到網路,加上「維基解密」爆出掌權者的貪腐秘辛,引發更多反政府言論和行動在網路集結。示威衝突愈演愈烈,終使突尼西亞革命成功,其後,埃及、利比亞、葉門、敘利亞、巴林等周遭國家群起效尤。因突尼西亞的國花是茉莉花,因此又稱「茉莉花革命」,這是歷史上第一個以網際網路促成的革命,它又被稱作「Twitter革命」。

        聯合國統計2010年阿拉伯世界有過半的人每天都有使用網路的習慣,其中,北非和中東30歲以下的年輕人占總人口6成,是國家人口主要組成。年輕人大多受過教育、熟諳網絡,卻因為大環境不好而生活困苦,形成革命的動力;他們在移動通訊和網際網路的高使用率,讓消息傳播和人群動員得以快速傳播,成為革命最有效的催化劑。

資料來源:〈網路2.0革命震撼全世界〉,遠見,2011/04/27

 

第四權(the fourth estate)

        是指媒體監督政府的權利(right),根據《大美百科全書》定義:「第四權」指封建時代社會三階級(貴族、僧侶、平民)以外的第四階級;最初是指軍隊及暴民,直至近代則專指新聞記者。新聞記者能獲得該項頭銜,得拜作家喀萊爾(Thomas Carlyle)之賜,他描述當時的英國國會:「國會中有三個階級;但是,在遠處的那個記者席,卻坐著比他們更重要的第四階級。這不是比喻之詞或詼諧的說法:這是一個事實,在現代對我們非常之重要。」是媒體被稱為第四階級的出處。

資料來源:〈NCC、平面媒體、與「第四權」〉,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1/12/26

 

第五權

        第五權一詞是西班牙記者伊格納西奧.拉莫內特(Ignacio Ramonet)所創的詞語,作為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及第四權大眾傳播媒介的延續,但它不像第四權的媒體較狹窄、單向,受限於營利取向,它也可指經濟體系或網際網路。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第五權條目

  

知的權利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通過《世界人權宣言》,是一份保護人類基本權利的文獻,文中指出:不分性別、種族、國籍、年齡,全人類均應當享有的「傳播權」,其中包括「知的權利」,係指人們有「不受限制、充分獲得資訊」的權利。

 

 

假新聞

        指刻意以傳統新聞媒體或社群媒體的形式來傳播錯誤的資訊,目的是為了誤導大眾,並帶來政治或經濟的利益。假新聞為了增加讀者或網路分享,常會配合吸引人的標題或完全假造的新聞故事。這種現象在主流媒體遠不如網路社群媒體來得嚴重,原因是因為網路製造一個假新聞的成本非常低,而瀏覽者要去核實該新聞的成本卻很高。同時,社群媒體已成為一般民眾獲取新聞的重要管道,因此假新聞在社群媒體上的傳播範圍遠比傳統主流媒體大。為什麼假新聞會那麼猖獗?主要是因為人們其實樂意觀看符合自己喜好的假新聞,因此並不在意受騙;另外,社群媒體上的「同溫層」現象也非常明顯,通常是相同偏好的人聚在一起分享同性質的消息,導致他們沒有太多機會接受不同觀點,也排斥不同的觀點。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假新聞條目

 

政府置入性行銷

        當民眾閱讀報章雜誌、看電視時,可能會看到全版報紙刊登某縣政府重要施政作為、連篇某市長與多個大型企業簽署協議,承諾在該縣市投資等報導,彷彿看到政策文宣的廣告DM。為了遏止此類現象過於猖獗,立法院於2011年三讀通過「《預算法》增訂第62條之1條文案」,未來各級政府機關、公營事業以及政府捐助基金50%以上的財團法人、政府轉投資資本50%以上的事業,一概不得再辦理置入性行銷。同時,附帶決議,要求中央或地方行政部門在進行政令宣導時應遵守三原則:1.避免政策宣導成為首長自我宣傳;2.政策性文宣應標示為廣告;3.政府機關政策宣傳採購,不得購置業配新聞及含有政治目的的置入性行銷。

資料來源:〈立院三讀禁政府置入性行銷〉,自由時報電子報,2011/01/13

 

「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小兵建奇功

        「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是由民間自發的策略聯盟組織,其組織每一、兩周會展開會議討論監督媒體的新想法。其中,「公布廣告主名單」被視為最有效的利器。以電視綜藝節目為例:首先,從新聞局所裁定的違規節目,和民眾到網站、各報章投書或電話的檢舉,擬列並公布不良節目主要觀察名單,要求節目製作單位在兩星期內改善。若節目內容未見改善,則進一步公布該節目的廣告主名單及電話。吳宗憲主持的《綜藝旗艦》(後改名為《綜藝最愛憲》)與陶晶瑩主持的《陶子娛樂秀》在被公布廣告主名單後,不但廣告主紛撤廣告,其中《陶子娛樂秀》還被東風電視臺停播一星期,在電視圈引起不小風暴。

資料來源:〈「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小兵建奇功〉,今周刊,2003/11/27

 

公民記者(citizen journalist)

        根據美國學者波曼(Shayne Bowman)與威利斯(Chris Willis)的定義,公民新聞意指一名或一群公民在蒐集、報導、分析、散布新聞與資訊上扮演活躍的角色,他們參與行動的目的,是要提供民主社會更獨立、可靠、精確、廣泛、適切的資訊。與主流媒體記者標榜客觀中立不同,公民記者強調近身參與、行動;與有特定偏好的部落客不同,公民記者以公民利益為出發點,因此,小至社區、大至社會群體,皆是公民記者關心的報導對象。

資料來源:〈新聞辭典:公民記者〉,中國時報,2009/01/24

業配新聞

        業配新聞,全稱為「業務配合新聞」,是一種新聞中的置入性行銷,指業主付費要求記者採訪或報導業主希望向民眾宣傳的消息。近年因為網路媒體興起,電視媒體為與之競爭、急於營利,濫用業配新聞,使電視新聞逐漸淪為商品。

        電視劇、電影或綜藝節目的置入性行銷,雖然會讓閱聽人在不知不覺中被影響,但是因為其內容是虛構的,閱聽人通常會有意識地將之與現實區隔,因此被影響的程度有限,甚至能察覺置入性行銷的存在。但當置入性行銷存在於新聞時,因為閱聽人接收新聞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真實資訊,閱聽人多半對新聞內容有極大的信賴,因此,民眾很可能全然接受業配新聞傳達的資訊。據此,業配新聞可以更有效地達成業主預期的宣傳效果,甚至可能會洗腦民眾。

        要解決業配新聞亂象叢生,政府應制定相關法規,要求媒體明確標示此新聞是否為付費新聞,讓閱聽人能區別什麼是真實新聞、什麼是廣告訊息,進而選擇自己是否要接受此資訊;媒體也應自律,堅守新聞品質;而閱聽人也應多聽多看多想,懂得明辨業配新聞。

資料來源:《媒玩‧媒瞭‧學媒體:媒體素養教學寶典》,巨流圖書公司,2017

 

新聞怎麼來?

        新聞的來源簡單地分為採訪、攝影、SNG連線、外電編譯,文字記者得知當日的採訪行程後便出發採訪。對電視新聞來說,畫面相當重要,需要攝影記者到現場採集相關的畫面,如果遇到即時且重大的新聞事件時,甚至會出動SNG,由現場的記者作即時轉播。

        影像畫面、採訪文字等資料都採集完成,就開始針對文字作潤飾,也要編輯聲音,或者配合新聞內容錄製旁白,此外,在電視上呈現時,會添加動態的標題、片頭、圖示,讓新聞內容能更準確地傳達給觀眾。

        播出前所有新聞都要先在編輯臺審稿、下標、排序及篩選,最後再由主播在攝影棚內播報新聞,同時,另一頭的副控室也掌握著新聞播出的流程。導播與主編在副控室,一邊主控畫面的切換與呈現,一邊控制新聞的排序,以求新聞能完美順利播出。

MyGoPen網站取自臺語諧音「麥擱騙」,致力於提供一個可查證消息真偽的平臺,來協助有資訊落差的長輩或一般人,可以方便查證收到的假消息、假圖片或假影音。MyGoPen的目標除了降低資訊落差,也希望能讓網路環境更加乾淨、友善

 

由一群工程師、設計師和編輯人員共同開發的闢謠平臺,2016年在「g0v.tw臺灣零時政府」Facebook粉絲專頁提案後、同年年底正式啟動服務。它透過LINE chatbot蒐集使用者所回報的LINE上轉傳訊息,也透過網站編輯們在網路上蒐集現有查證文章或是撰寫的回應。並採用協作型系統,讓任何人都可以新增資訊,且人人都可以編輯

 

 

「美玉」取自「每」當「遇」到謠言的諧音,只要將「美玉姨」加入LINE的聊天群組,一旦不實的資訊發布(前提是美玉姨的資料庫中有相關資訊),美玉姨便會自動加入對話,向讀者說明這則資訊之真假,還會提供她判斷資訊之消息來源,讓讀者自行查證或深入瞭解

按讚加入粉絲團

延伸閱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