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生命教育課|宗教學概論上課筆記及心得記錄

在校園不適合談到宗教,但偏偏生命教育課程當中信仰、宗教學又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到底該怎麼切入又不會引起反感,我就想到當年自己從會計轉唸哲學,最大的興趣就是對每一個宗教都很有興趣。當時沒有特定的信仰,我可以了解很多不同宗教的相關知識,當年在政大聽劉述先教授的課,就會覺得不同宗教之間是否能有「共識」?這一直是各方宗教致力努力的方向。當然,劉教授分享在聯合國開會的許多細節我已經記憶模糊,所以在台大上這個課程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的期待。這門課主要是由三位老師共同授課,分別是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高榮孝(靜宜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博士後研究)、陳藝勻(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兼任助理教授,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更多台大生命教育課程紀錄分享請點此 也歡迎追蹤粉絲團-菲常好攝

宗教學概論的課程內容

配合生命教育類課程中對於「終極關懷」課程目標之需要:「了解宗教或族群信仰在人性、社會,甚至超越界的起源,以掌握其與人生關係,並培養分辨之能力,避免迷信之困擾;透過哲學的理性與宗教的智慧確立自己的終極信念,並以之為基礎,進行價值思辨、提昇靈性修養」。本課程包含以下內容:(一)什麼是宗教學?(二)神話與象徵、(三)儀式與轉化、(四)宗教信仰與靈性生活、(五)宗教多元論與宗教交談、(六)設計給中學生的宗教教育課程:教案實作。

宗教學概論主要教材:

1. 李彥儀(2020)。從宗教多元論與多元文化教育的視野思考我國在國民教育階段推動宗教教育的可能性。臺灣宗教研究,19(2),31-69。
2. 何日生(2021)。神聖空間與神聖信仰——疫情時代宗教的神聖空間。玄奘佛學研究,36,1-40。
3. 林秀珍(2016)。適性教學與輔導的教育哲學基礎:從教育的世俗性與神聖性談起。中等教育,67(1),3-17。

4. 林佑真、王思涵(2019)。臺灣青少年的靈性健康及其對靈性的看法。生命教育研究,11(2),53-87。
5. 黃懷秋(2006)。宗教的真偽與正信迷信之差別-從宗教對話的立場所作的思考。新世紀宗教研究,5(1),1-25。
6. 劉秋固(1998)。超個人心理學與宗教心理學對靈性問題之研究。宗教哲學,15,173-188。
7. Droit , R.-P.(2018)。跟下一個世代談宗教(陳太乙,譯)。臺北:聯合文學。
8. Holloway, R.(2021)。宗教的 40 堂公開課:無論你是否擁有信仰,都可以用宗教解答人類對自身和宇宙的疑問!(林金源、廖綉玉,譯)。臺北:漫遊者文化。
9. James, W.(2001)。宗教經驗之種種(劉宏信、蔡怡佳,譯)。新北:立緒。
10. Strenski, I.(2012)。二十世紀的四種神話理論:凱西爾、伊利亞德、列維-斯特勞斯與馬林諾夫斯基(李創同、張經緯,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1. Turner, V.(2006)。儀式過程:結構與反結構(黄劍波、柳博贇,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宗教學課程大綱

課程主題 1 宗教學導論

本主題將釐清宗教、信仰與宗教學之間的關係,並在概念釐清過程中介紹宗教不可或缺的元素,如神話、象徵、儀式、轉化、靈性、生活、多元、交談等議題,一方面讓學員清楚課程架構,也幫助學員理解這些元素如何貫串宗教的神聖與世俗、社會與個人,進
而將這些元素融入生命教育的運用中。

主要資料:
何日生(2021)。神聖空間與神聖信仰——疫情時代宗教的神聖空間。玄奘佛學研究,36,1-40。
林秀珍(2016)。適性教學與輔導的教育哲學基礎:從教育的世俗性與神聖性談起。中等教育,67(1),3-17。

影音資料:
李崗(監製)、王盈舜(導演)(2018)。與信仰對話[紀錄片]。台灣:財團法人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課程主題 2 神話與象徵

內容說明:
「神話」一詞就希臘詞源與中文的「故事」相近,一般被理解為關於神靈或神異故事,談論種種世界或人的起源、超常之人的事蹟等;但在現代語境中,神話是上古各民族面對生活現象的各種解釋,相對於科學的經驗實證,常被認為是想像的虛假之說而被斥為
迷信。然而,神話的痕跡並不消失於現代科學科技昌明的時代,常經由文學、藝術、心理學與宗教提供豐富生命意義與對生命於物質層面之外另一種「真實」的理解。本課程主題建立在神話與其象徵意義上開展,將從幾個問題,包括:何為「神話」?神話中的
人與世界、神話的演現與象徵、神話與真實等議題來深化對神話的理解。

主要資料:
Strenski, I.(2012)。二十世紀的四種神話理論:凱西爾、伊利亞德、列維-斯特勞斯與馬林諾夫斯基(李創同、張經緯,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影片討論:
BBC(製作)(2008)。建築人文禮讚:天堂(埃及凱瑟林修道院)[DVD 影片]。英國:BBC。

參考資料:
Armstrong, K.(2021)。神話簡史(陳雅馨,譯)。臺北:商周。
Campbell, J.(2021)。千面英雄(朱侃如,譯)。新北:立緒。

課程主題 3 儀式與轉化

為了表達對崇敬對象或是力量的敬畏、希望能與超越溝通,人們產生了各種行為。對信仰圈外的人而言,儀式如同「表演」,然對於信徒來說,儀式是神聖的,是一種溝通、連結的方式,包括人與神、人與人。

探討課題 :(1)什麼是「儀式」?「它讓我們對在意的事情,心懷敬畏,讓我們對生活更加銘記和珍惜」。(2)什麼是「宗教儀式」,日常生活中的「儀式感」與信仰儀式的相似與異處。(3)宗教儀式的特殊性與重要性為何?除了行為上的「行禮如儀」,更重要的
是信徒與信仰對象之間的連結,內含著人們的生活與心靈欲求、懺悔、救贖。(4)難關與考驗其實是一種儀式?儀式具有轉化力量,具有某種(神聖)時間感;儀式是一種橋樑,帶領人「度過」狀態,帶來「轉變」,充滿了人生命的種種歷程,出生、成年、結婚,乃至死亡。

主要資料:
Turner, V.(2006)。儀式過程:結構與反結構(黄劍波、柳博贇,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史祖德(製片)、史筱筠(導演)(2004)。靈域對話[紀錄片]。綻放真台灣。台灣:國家地理頻道。
中澤敏明(監製)、瀧田洋二郎(導演)(2008)。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VD 影片]。日本:松竹。

課程主題 4 宗教信仰與靈性生活

相信是各宗教信仰的基礎,沒有對各宗教教義的相信,不僅無法成為該宗教的信仰者,更無法讓此信念落實並指導個人生命的實踐,宗教不是一種理論與教義思想而已,更可以是與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因此,本主題將說明宗教中靈性對人生命的整合能力,並與
信仰者日常生活之關聯,如飲食、建築、生命的歲時祭儀等等。

主要資料:
林佑真、王思涵(2019)。臺灣青少年的靈性健康及其對靈性的看法。生命教育研究,11(2),53-87。
劉秋固(1998)。超個人心理學與宗教心理學對靈性問題之研究。宗教哲學,15,173-188。

影音資料:
TEDx Talks ( 2012 年 12 月 27 日)。 The Ecstasy of Surrender. 取 自

大 愛 電 視 ( 2017 年 5 月 12 日 ) 。 韓國佛教飲食 – 與自然同步 。 取 自

線上課程:
教義與宗教實踐形成宗教的思想與行動兩個面向。理解宗教時慣常從教義思想理解宗教所描述的世界以及對終極問題的解答;然而,另一方面,宗教實踐的行動也可被視為是對教義經典的詮釋與深化以及重新理解的過程。因此,從日常生活與社群的角度,宗教的超越與神聖性如何在日常行動中被彰顯與體現成為本課程主題主要探討的內容:
從日常生活個人的食衣住行乃至人與人、人與萬物之間的倫理行動呈現出什麼樣宗教信仰與靈性生活的樣貌。其中將會涉及的相關概念包括:宗教經驗、聖與俗、宗教與飲食、宗教與環境等

主要資料:
James, W.(2001)。宗教經驗之種種(劉宏信、蔡怡佳,譯)。新北:立緒。
影片討論:
Netflix(製作)(2017)。靜觀[紀錄片]。主廚的餐桌。韓國:Netflix。
Netflix(製作)Chairun, N.(導演)(2018)。信仰之島[紀錄片]。印尼:Netflix。
參考資料:
一行禪師(2021)。活的佛陀、活的基督(薛絢,譯)。新北:立緒。

6
課程主題 5 宗教多元論與宗教交談

「多元」是存有的本質,任何事物都在多元關係中存在,宗教亦是如此,但宗教多元不該成為彼此衝突的藉口,各宗教內的絕對真理也不該成為非信仰者的絕對要求與標準,反而應該是彼此欣賞學習的契機,而彼此間交談就是促成此和諧和好的開端,本主題希望藉由介紹多元宗教的存在本質,讓人感受彼此和諧共存可以產生的美,進而願意走入彼此理解、交談的道路,並在攜手中共同往生命的深處前進。

主要資料:
李彥儀(2020)。從宗教多元論與多元文化教育的視野思考我國在國民教育階段推動宗教教育的可能性。臺灣宗教研究,19(2),31-69。
黃懷秋(2006)。宗教的真偽與正信迷信之差別-從宗教對話的立場所作的思考。新世紀宗教研究,5(1),1-25。

影音資料:
耶 穌 會 中 華 省 ( 2021 年 2 月 22 日)。 靈修交談 。 取 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df5hQ50Idc
大愛電視(2019 年 7 月 5 日)。我們與法的距離 從鄉民正義到一起參與審判。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1I4sS3aCEU

課程主題 6 設計給中學生的宗教教育課程:教案實作
通過前五個課程主題關於宗教學不同面向的介紹,最後一個課程主題則為實作應用。通過前述所提及的任何一個主題與內容,配合當前中等教育階段學生既有的先備知識,設計出一個單元的課程教案,藉此可深化學習者對特定主題的理解,同時,在實作的過程
中,也能進一步思考如何進行實際的教學應用,並可通過所有參與學習者的同儕回饋,
完成一可行的教學方案。

主要資料:
Droit , R.-P.(2018)。跟下一個世代談宗教(陳太乙,譯)。臺北:聯合文學。
Holloway, R.(2021)。宗教的 40 堂公開課:無論你是否擁有信仰,都可以用宗教解答
人類對自身和宇宙的疑問!(林金源、廖綉玉,譯)。臺北:漫遊者文化。

 

2022/2/20 第一堂課:宗教學導論

宗教的定義

  • 宗教的定義:東方,可以從辭海來看定義,所有為宗。西方談宗教大部分是由人類學的角度探討,弗雷澤認為,宗教起源於巫術。迎合或是撫慰神明、超自然的力量,透過力量達到你想要的效果。透過「交感律」讓兩個或多個事物透過「神秘的交感」可以進行遠距的相互作用。
  • 巫術

A模仿巫術

B接觸率 透過接觸事務,例如拿穿過的衣服之類

 

  • 萬物有靈論(二)英國人類學家,泰勒認為萬物皆有靈,泛靈論是世界教育的第一階段,啟蒙運動之後,理性取代宗教。宗教的儀式與目的便是用來祭祀這些精神體與祖先,由祭祀祈福開始。
  • 成年禮與喪禮(儀式)

文化功能:成年禮為傳統套上神聖光環。儀式感當進行成年禮的時候,不是只有對這個孩子很重要。對孩子的家人、對他們的爸媽,都是很重要的象徵。

靈性是什麼?靈性就是一種生命中的微感動。當你可以打開眼睛,你去感受生命周遭四周的時候,你就是在打開靈性。在主流媒體的渲染之下,扭曲了很多文化的概念,例如8+9

 

  • 原始宗教的啟示

原始宗教並非超越文化結構的重要概念,而是原始文化生活的重要成分。原始宗教所能滿足的需要與現實生活活動相關,是人類的基本需要,是生理、心裡的內在聯繫。原始宗教信仰是為了適應社會某些基本需要。為了讓個體心靈滿足和社會穩定。

我們共同的價值觀

現在宗教學的研究方法

  • 人類學方法:受達爾文主義是從演化的角度出發。
  • 神學派:以基督宗教信仰為核心來看待與研究各宗教現象。
  • 心理學派:以心理學觀點來看待。
  • 社會學派:看重宗教與社會兩者彼此的關係與影響(馬克思說,宗教是人類的鴉片)
  • 哲學派:從哲學角度來探討宗教
  • 現象學:以現象學方法來研究宗教本質與結構。(把你的成見和判斷放入括弧,就只要描述你看到的,然後透過追尋的過程發現背後的現象與事實)
  • 自然科學派:注重宗教與科學的相關(例如西方歐美國家對中國的靈修很有興趣,透過科學的儀器來做檢測例如:MRI之類)
  • 史學派:以使學的角度探討宗教的相關問題。
  • 課後討論

與信仰對話:你看到了什麼?有共通點嗎?

神聖:因為相信所以神聖

 

宗教、宗教學、信仰 彼此可以相互成就,但也有優點和缺點

就像信仰相信宗教,這是一股很深沉的力量,但也要靠理性幫忙,這是很純粹的個人經驗。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不見得會相同,即使有共同經歷但也有可能會不一樣,每一位老師的看見都不一樣,感受也會不一樣。讓個人去領受,就像佛家說的。

 

透過儀式,把抽象的東西具象化。不同宗教的儀式,體現不可見的神聖。共同的生命經驗更堅定信仰,就像是一種人性的體現。因否因為所有求所以對宗教嚮往?在宗教當中有所求到底對不對?人性跟神聖是否是絕對的二分,在生命朝聖的旅途中不斷的提升自己。在聖經當中,要完全到什麼地步?人有可能回到神聖的境界嗎?老師說,人是有這個能力的。

不要成為慾望宰制的客體。因為慾望無窮

 

心安,從不同的宗教儀式會有靈性體驗、信仰幫助我們超脫生活中的苦難。人在宗教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身份認同和平安。道法自然、佛教修心和所認識的聖經,完全不衝突。神讓人有智慧、有愛。只要能夠找到生命當中的定點,自然無路而不自得。

 

榮格

有些事情不是那麼理所當然,

 

 

2022/3/5

宗教學主題2:神話與象徵

宗教現象學

 

  • 神話的定義:

OED:Myth神話一詞來自於希臘字,有word話語或說話的意思,正好跟logos的意思相同。當然logos也可以說是話題,但說是知識份子對於討論時說的話,而神話所指的話語的意思,就是有關諸神和超越人之存在的故事。

 

Mythos(words,speech)表層意義:語言、文字、故事

Meudh:反省、思索、考慮

某些蘊含深奧含義,值得反思,以求體悟期最終意義的文字或故事

 

闕永中-神話與時間是這樣定義「神話」

  1. 它是象徵的表達
  2. 它是故事體裁
  3. 它寓意著超越界的臨現
  4. 它蘊藏莊嚴而深奧的訊息

 

Paul Ricoeur呂格爾

  1. 神話有別於世界、歷史、命運的詮釋
  2. 神話是某種世界的表達,對另一個世界或第二個世界的表達-是人對其自身與其存在的基礎和存在之侷限的理解

 

Rollo May哭喊神話p.20-p.21就功能來說:

  • 提供個人的認同感:神回答了,「我是誰?」
  • 使社群成為可能:對民族、國家的認同感
  • 支撐道德價值:提供了善惡好壞的行為判准
  • 是我們與不可知的奧秘打交道的方式:不僅是對宇宙的創造,還包含了詩歌藝術甚至科學

 

 

什麼是神話?歷史性、科學性、理性

不夠古老的東西能不能被稱為神話?

當代的神話?被創造出來神話?為什麼我們稱它為神話而不是故事?不是傳奇?

傳奇跟神話的差別是什麼?

 

神話可以分成兩類:

  1. 英雄神話-英雄到人
  2. 創世神話:起源神話,開天闢地。告訴我們天地是怎麼形成的?而不是這些人是怎麼活著。

 

神話必須有什麼特殊的元素

神話帶來的真實意義,給我們的啟示?他可以永久帶給我們什麼?

神話帶給人一種內心的力量。怎麼活在世界上的力量?

 

D

Chaos

人類祖先發現必死的事實之後,反而創造出故事來破解這樣的處境,物質世界之愛還有其他天地。因此,從遠古開始,人類有能力醞釀超越日常經驗的概念。

 

從墓穴、喪禮看神話。

1.神話幾乎總是根源自死亡經驗禍害錒消失的感覺。他與人的生命和生存有關

2.神話通常跟儀式密不可分,通常會透過儀式的展演才有意義。

3.墓穴是人的生命盡頭的安置之處,但沒有人知道死後的世界,神話與未知有關。神話表達一般日常語言未道盡或無法道盡之處

4.神話的目的在告訴我們怎麼做。How to do

5.神話提出一種

 

神話的定義:

  1. OED 神話所指的話語之意,則是有關諸神和超越人之存在物的故事。
  2. 神化是某種象徵的表達、故事體裁、寓意著超越界的臨現、醞釀專研而深奧的訊息。(不是存在此世的)
  3. 呂格爾:神話是有別於世界、歷史、命運的解釋。神話是對某種世界的表達:對另一個世界或第二個世界的表達,世人對其自身存在基礎
  4. 功能論:提供個人認同感、使社群感成為可能、支撐道德價值、是我們與不可知的奧秘打交道的方式(代表了某一種道德價值、好壞的判準)

 

 

 

科學否認神話

真實 vs 虛構的

科學否認神話:科學贊成生物演化論,神話是虛妄的、無意義的、荒誕不精的,那不過是個「神話」。創世紀1:26-27「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他們:造了男人和女人」

 

科學:以理性的方式思考一個具體客觀的實證經驗或對象

真實:具體客觀及存在、能被理性陳述

Q科學思維與神話是衝突的嗎?

 

科學:以理性的思考方式思考一個具體客觀的實證經驗或對象

真實:具體的客觀存在

真實:能被理性的陳述

科學思維與神話是衝突的?

 

對牛頓來說,未解之謎不在於科學方面,而是在神學方面。他漫長的一生都在追求上帝,他的研究也以此為中心。牛頓在其最重要的的「自然哲學與數學原理」中提到,我一直無法由各種現象找出重力的成因,因次我不變妄加臆測」而在本書中的結論則說:這個最美的系統-有太陽、行星及彗星-只有在全知全能上帝的規劃及支配下,才能順利運作。銀河系大定位p.150

 

註解:哲學在講有無,有推展到極致、到底是什麼?這就是很多科學家、物理學家一直在探索的。

 

達爾文的演化論與生命的起源

達爾文早年是個創造論者(Creationist,相信聖經所說萬物皆由上帝創造):「他自己回憶說:我對聖經的每一句話都沒有懷疑。」根據聖經的說法,所有的生物都是在同一個時間個別被創造出來的。登上小獵犬好探險歸來之後,他的想法改變了,地球事實上不斷在改變,物種是否也會隨著環境的變動,有新的品種出現?他的思考成就了<<物種源始>>這本書的出現,其中,他提出了演化的觀念。

對他而言:「生命所擁有的力量,最初是由上帝將他們吹入某一或某些形體中。地球僅一簡單的重力定律就可以運行不息。同樣的,無數最美妙的生命形式也是從這麼簡單的開始不斷演化出來,並且一直演化下去。」銀河系大定位p.284

 

神話語言與科學思維:

  1. 科學對未知依舊有未盡之處,早期的科學家以「上帝」為起源奧秘的歸處,那是對人類未知與整體世界與宇宙的敬畏。
  2. 相較於科學現象所給出的「因果關係」解釋,神話的表達再表明表明人在世界/宇宙這個整體的位置、人與世界是一體的,另一方面人也藉著神話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也因此暸解人地作為對於其他萬物的影響,這同時也意味著人存在意義是什麼。

個人心得:人都是世界上僅有的存在,特殊性。神話給你的就像是一個說明書,他告訴你一個好大的範圍,你在地球上、你在整個具體的整體的世界裡。

 

李維史陀的觀點:

3.僅管這兩種思維在啟蒙運動之後開始有了分裂、科學以抗衡原有的神話思維來奠定自己的地位,但是現代科學並沒有趨於遠離這些已失去的東西,反而是將這些東西重新整合到科學能解釋的範圍之中。

 

4.科學是透過歸納法將複雜的現象簡化,來說明現象。神話研究則是去尋找隱藏在表面的無秩序背後的一種秩序。如果說神話適度攥得,發生在某個地方「幻想的」心靈創作,那麼他應是獨特的、不會在其他地方發現一模一樣的創作,但事實上,在其他文化中常會發現類似神話。

5.尋找秩序與尋找意義是同一件事,似乎是人類的某種需求,既然人是宇宙的一部分,而宇宙並非全然混沌的。那麼人的內在也含藏對秩序的需求

 

個人心得:科學是秩序、神話是尋找意義。人的內在也含藏對秩序的需求。

 

表達真實的方式

科學:關心的是確實發生過的事,客觀的事實,並找出現象的普通法則。以系統、邏輯的方式理性的表達。

神話:關心事情的意義:主觀的經驗,包含情感與價值。神話透過故事的表達形式,引導人們認識真實。相對於指涉客觀事實的實證語言,神話指涉人類經驗的精髓,也就是人類生命的意義與重要性。因此,透過神話與之交流的是整個人,而不是講給大腦聽而已。

「我們為事實facts與淹沒,我們已經或正在失去感受這些訊息的能力。我們只是以哪子超像地認知事實。」

如果失去主觀的感受能力,就無法超越字彙表面的意思,失去傾聽說話者的心聲,這也意味著無法找出神話語言背後的意義

 

神話作為一種表達形式

相對於經驗事實,神話是永恆的真理,但是神話超越了時間。神話一點都不在乎是否有一個名叫雅當的男人和夏娃的女人。但是<創世紀>中有關他們的神話,呈現一幅人類意識的誕生與發展之國,這適用於所有年齡與信仰的人。

(哭喊神話p.18)

 

神話不是藝術,儘管他被運用在所有藝術當中,神話帶來的更多。神話的方式與功能不同,神話是一種表達的形式,描述一種思想與情感的過程,也就是人對宇宙、其他人類和生命體的察覺與回應。

(Feder,Ancent Myth in Modem Podtry.p.28)

神話是隱喻的語言

神話不是謊言,神話是詩,他是隱喻的。

神話與地質考古發現:geomythology地質神話學

 

神話是象徵的故事,故事是必須被解讀的。這個故事有比表面敘述更深層的意義,換言之,故事必須被解讀。

發現故事的深意並不是靠語意詮釋,而是靠直接把握。換言之,神話的意義是給予的,不是由人的理智去掌握。人被動地接受意義的贈與,這就是寓言所沒有得、神話的權威。

 

存在或不存在?

神話中講述失落城市與島嶼的故事,是否就只是神話故事,或者有些是真正存在過的?

 

Brainstorming荷馬史詩:木馬屠城記

小結與整理:

  1. 神話是一種表達的形式,描述一種思想與情感的過程,也就是人對宇宙、其他人類和生命、體的覺察和回應。
  2. 神話的表達是一種象徵性的表達而非實證性的,因此閱讀神話比要比字面意思更深一層的暸解,而這份理解不由邏輯掌握,而是被賦予意義。
  3. 神話常藉由表達另一個非物質世界的存在,而賦予人終極處境的另一種意義。
  4. 神話背後的訊息才是重要的。

背後涵蓋的意義,例如特洛伊是關於欲望與道德、勇氣與痛苦、希望與恐懼、生命與死亡的描述。普世的意義與價值

究竟神話是否反映歷史事件,不再是閱讀神話的重點。因為神話底下蘊含的訊息才是重要的。聽特洛伊戰爭的故事時,希臘與特洛伊人究竟是否曾在歷史上某個時期爆發衝突,絲毫不影響故事本身的力量。這些故事所保留的普世議題,那些關於欲望與道德、勇氣與痛苦、希望與恐懼、生命與死亡的描述,仍令現代閱讀者津津樂道。

 

我們看到這些東西時,看到的不是表象。背後隱含的意義

 

天堂-影片賞析:宗教禮讚建築

洞天福地 桃花源 此世的?彼世的?可得?如何入?

 

埃及凱薩林修道院

山西懸空寺(491年建造,拜儒釋道三種)

聖:什麼樣的場景?並不在外在,而是在我們的內心。

山、草木、鳥獸,其實都在與我們對話。

印度教:婆羅門家族

印度教的宇宙觀,例如有七重天。用力量把宇宙創建出來,不同的神掌鬼不同的部位。人怎麼從外面進來,天地人

 

 

創世/起源神話

M.Eliade 所有的神話都是創造神話(Creation myth),就某種意義上,他們闡述發生在神秘石刻的事物起源,也因此給予了它特殊且無法取消的存在源頭。無疑的,這也意味著他是真的。神聖他會自己顯現給你看「聖顯」

我們就是要追尋一種向上的力量。

 

起源神話的解釋

  1. 原初的混沌狀態
  2. 諸神的出現
  3. 創造的行動
  4. 地球(土地)的產生,包括重要的山、河等地理
  5. 動物以及人類祖先的出現
  6. 邪惡的產生
  7. 重生的機會:透過洪水、大火、英雄

 

 

 

 

 

 

 

 

 

 

 

 

 

 

 

 

 

 

 

 

 

 

 

 

 

 

人與土地的共生

人在起源神話中,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因為他是重要的。是被祝福的北美原住民神話:動物與世界的創造。人與土地的共生。

 

創造神話的類型:

  1. 由一對元素(父母)誕生:天父/地母 exp希臘神話、日本神話 伊耶那岐
  2. 由蛋(卵)而生:但中包含了生長出一切的種子(可能)
  3. 由至高者/造物主而來:至高存在的思想與行動exp創世紀
  4. 由混沌/空無中產生 :由空無、風、霧、水、地底跑出第一個生物,這類神話並不重視誰是創造第一個生物的存在而注重的是世界如合出現

 

創造神話的主題:

  1. 分離/區別:從渾然、沒有形狀與樣貌對各種類別的事物、甚至人類。可以是透過特病的行動造成分離,或者指的是一系列的活動
  2. 不圓滿/不完美:在創造過程中因為某些原因,而讓不完美出現在被造物之中,這些不完美可能呈現為:邪惡、疾病、死亡、慾望
  3. 二元對立:二元相對力量之間的抗衡與衝突,如善惡、兄弟、父子exp希臘深化
  4. 犧牲:通常是某神之死,其身體各部分創造世界,寓意著生命是由死亡中誕生。
  5. 創造與毀滅(反覆)創造與毀滅週而復始,現存的世界應非第一個被創造的世界

 

人的誕生:墮落與完成

人的誕生(一):墮落

某些神話中,人在世界上的出現,是因為喪失了原初的完美,成為現在的狀態,呈現的是「失樂園」的主題,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對於「黃金時代」的渴望。

Exp.希臘神話

Exp.圓滿的生活寄望於他世、往上的歸返

Exp.烏托邦:社會、文學中的主題

 

在另一類神話,人出現在他們的土地上,是一種創造的成就與完成。也因此透露出人如何在世上能更好的生活。

如何在此事中展現圓滿、往下的實現

美洲印地安神話、澳洲原住民神話

 

小結與整理

  1. 起源神話在於說明歷史時間之外,事物的起源。
  2. 同一起源神話主題,會因不同的文化與時代而有內容的差異,顯厭了該十代人的經驗與關注。
  3. 創世神話的內容常回應了早期人類對於大自然的體驗與想像。
  4. 與人有關的創生神話,經常體現出人在自然中的困擾,又或者人自身的不圓滿狀態。
  5. 創世神話可以作為儀式的基礎,又或者成為修煉/修行/靈修背後的形上學/神學的根源

 

個人心得 道:人應該要效法自然

 

神話是活的,神話與經驗有關。

  1. 神話語生活經驗有關:

過去-

當代-

  1. 神話透過儀式被體驗
  2. 神話是和自己對話的一種媒介

 

From Joseph Campbell

  • 神話不只是一套關於宇宙個部分、國家與其他人群眾所接受的觀念總和。如果只是這些東西,我們就只要意識形態就好了。我認為,神話也是關於所產生所有這些觀念的奧秘境界。……神話是有關於個人的教育方法,是提供生命道路的指引。
  • 神話能與你對話,但現代人卻失去了這樣的能力。

出自神話的智慧(上)p.73-p.74

 

英雄神話及其歷程

Oedipus Rax伊底帕斯王

希臘悲劇的表現主題不在於悲劇性的故事本身,而是在於表現崇高壯烈的英雄主義思想。根據亞里斯多德:古希臘悲劇「描寫的是嚴肅的事件,是對這些行動的摹仿。目的在於引起憐憫和恐懼,並導致這些情感的淨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地遭到不幸,從而成悲劇,因而悲劇的衝突,成了人和命運的衝突。」

悲劇vs喜劇

 

個人心得:Eliade  babel

人為什麼變得無法跟神溝通?因為人有慾望,所以人崩壞了,所以我們與天地之間有隔閡,再也不是與動物一體、走不到高空。也許看到這樣的思考,起源神話表示的我們跟其他的草木石頭並沒有那麼不同,也許從這樣就可以看到神聖。

創造神話的類型。永恆的回歸

 

英雄神話:

如果說,起源神話表達的是不同文化對於世界起源與人類起源不同的經驗與理解,那麼英雄神話則在表達做為人在生存世界中,人作為人共通的成長過程。這個過程由外在轉而內在,使人由凡/動物,轉而成聖/神。

英雄神話的歷程:成長儀式、通過一事

我們被誕生在這個世界上,也就是從「分離/啟程」到「啟蒙」再到「回歸」,他會許可以被稱為單一神話核心。

 

英雄神話與共同結構

這些故事,儘管主題各異,如:抉擇、服從與信心、克服誘惑等,但確有其共同的結構。神話學大師 Joseph Cambell稱其為「英雄神話」或「單一神話」。

坎伯Joseph Cambell

「主題永遠只有一個,我們所發現的是一個表面不斷變化,卻十分一致的故事」看似多元的歷程,其實都是歷史文明偽裝下的標準歷程的變形。只有「一個」原型的英雄神話,他的生命被許多民族複製了。

而這些英雄神話的背後,可以歸結為一個根本的問題:「人是什麼?」「人到底可以成為什麼?」

 

神話與當代個人

  • 當我們聆聽故事中帶著某種神秘,描述人類所遭遇的種種危機,並且好好地思考神話怎麼去說關於我們(人類)的故事,我們就同時擁有的顯微鏡和望遠鏡的視野。
  • 它既講著某人的故事,同時也講所有人的故事。既是個個別的狀況,但其實也反映了普遍的處境。
  • 神話講述著人類經驗的「原型」

 

原型

  • 「原型」:最初模型
  • 榮格:「集體潛意識有別於個人潛意識,由於他的存在不像後者那樣來自個人的經驗,因此不是個人學習而來的東西。」
  • 「集體潛意識」是普遍存在的模式與力量,即「原型」與「本能」。在這個層面上每個人都相同。
  • 「原型」驅動著人的思考模式與行為態度,不被思考所決定:人的塑型,除了生物基因,以及外部的社會文化,還有一部分來自內在的心理。
  • 許多動人的文學藝術作品,呼應著人內在共同的原型。

 

英雄神話的歷程

英雄神話歷險的標準路徑,乃是成長儀式(或稱通過儀式)準則的放大,意即從「分離/啟程」到「啟蒙」再到「回歸」,它或許可以被稱為單一神話的核心。

 

通俗故事所描繪的英雄

-實質的(獲得物質上的或名聲上的…)

-個人的、本土的

 

宗教中的神話故事(先知、成道者、或啟示者)

-具有道德或靈性意涵

-集體的勝利、世界性的

(所傳遞的智慧與教誨具有普世的價值)

 

 

起點,經過歷險的招喚、

 

2022/4/9 第4堂課:宗教學導論

主題:宗教信仰與靈性生活

 

臣服的影片 Judith Orloff

「臣服」不是失敗或放棄,而是不抵抗、全然擁抱當下的變化。

「臣服」不該是隨波逐流,而是懂的何時該堅持、何時該放下。

「臣服」是原諒、是接受、是不讓過去讓你感到任何恐懼,讓自己體驗順應生命流動的喜悅。

 

臣服的概念

歐洛芙深信,成功不能只想要自己要達成什麼,更重要的是取決於你願不願意向「意料之外的可能性」臣服。

 

臣服的力量:

  1. 浴火重生的臣服,感情、健康
  2. 像焦慮與恐懼臣服,無法控制的情況
  3. 接受現狀,不要試圖把人事物塞進你預設的框架之中

活得開心自在

極致的小樂都來自於小事

不要把所有事都視為理所當然

學習項喜樂臣服

Love change everything

人人都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歐洛芙Judith Orloff)

 

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活得更好、更踏實,就是一種極致的超越。

學習讓自己快樂

 

哈佛大學有名的通識課,追求幸福的三個秘訣:

  1. 每天離開你的手機兩小時
  2. 半天靜坐半小時,讓你的心安靜下來
  3. 請你每天對其他的人事物說五個感謝

 

真正的信仰
我們都是超級平凡的人,如果你覺得有一個人是例外,那是這個體制出了問題。平凡就是最大的幸福

 

靈性

Sprituality

靈性是什麼?

靈性是來自西方的說法。

自我跟實現,最後要怎麼跟社會做連結?

 

就像佛教說的「佈施」

靈性的基礎:需求理論

愛跟隸屬的需求:分成兩個曾念,人都需要夥伴、同事,歸屬的需求。人都有歸屬於球,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並且互相關心和照顧,感情上的需求比生理上的需求來的細緻,他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係。

 

不要用有沒有生產能力來評判一個人的價值高低

一個人的價值,

法身難得

要多少的因緣,才能夠化身為人。

靈性就是要讓我們往更高的價值去追尋

Sprituality

生命的精華,人最深層的終極需求,是促進人主動參與。

 

靈性的核心

這是一個很弔詭的事情。

人們希望能夠跳脫自我,靈性的核心又是自我,你要做到自我超越。在於有沒有能力、有沒有勇氣去挑戰自己,跨出那一步。當你跨出那一步的時候,你生命的自我超越就已經啟動了。靈性是一種超越,能夠不斷的提升改變,是一種漸進式的,慢慢改變,不需要達到一個怎麼樣偉大的狀況。

 

影片:

藉由一種意識到自我的舞蹈家,許芳宜。從自我跳躍的故事,去感受靈性超越的力量。

 

當我處在一個弱勢的時候,我沒有權利抱怨、哭泣

累積自己,一定要做到最好。

 

自我超越的基礎:接受自我的不完美

從自我的不完美出發,去提升超越

 

 

靈性的九個層面:

  • 超越的層次:肯定人生具有超越性、心靈層次的存在,他不只相信而親身經歷過生命的超越層次
  • 生活的意義及目的:他相信生命具有深刻的意義,他的寸在必有一目的,而此正式個人生存的主要動力之一。
  • 生命有一使命:認為人生具有一種使命感,必須去實現更崇高的目標。並且相信生命的價值在於「是為了某種重要的原因而活著、此原因乃是超越一班物質性的需求」
  • 生命的神聖性:他相信所有的生命都可以也應該成為「聖」。「聖」是鼓勵我們去成長、去經歷,但要搭配的是慈悲和愛,就是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人的不完美。

Os:我們在成聖的過程中,就是這樣來來回回,不斷的趨近於「聖」,不會去指責、傷害、批評。在生命當中

  • 對物質價值的不同心態:雖然金錢、物質對人類有一定的影響力,卻不把它視為高的目的。認為,真實深度的滿足來自內在心靈的富足感。
  • 博愛、利他精神:他有很強的正義感及慈悲心,善於以同理心幫助服務他人。
  • 理想主義:對於人生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信念,他願為高尚的理想及改變世界而獻身。
  • 對痛苦的意識:他很深切的感受到人類的痛苦、不圓滿即死亡,可是這種體會並不削減他對內在真實心靈的追求與生命的欣賞及重視。
  • 靈性上的成就:他的靈性修養在他的生活風格、與自己、他人、自然及他所肯定的終極存在關係上,都展現出有目共睹的成就。

 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跟氣,好好地理解自己、就你的身份地位和一切能力,去活出最真實的你。不要去做非分之想,很多時候,很多紛爭就來自我們的非分之想和多一點點的貪噌癡。

我們是人,我們沒有辦法一整天都活在光底下。沒有一個人是百分之百完美,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缺點和黑暗面,但在現在社會,我們卻必須做到極致完美零失誤,但如果要做到這樣的情況,更不是一個健康的社會。

 

 

 

 

 

 

理解神話-訴諸神話

 

神話與永恆族(漫威的世界觀宗教觀神話觀)

永恆族有八個族人,各自有自己的專長。透過他們來到地球,輔導協助人們創造文明,同時也避免被怪物族消滅,也因為他們的生命可以永恆所以他們在地球上活了幾千年,由隊長負責跟天神聯繫,給予指令,在地球待了幾千年。每一個永恆族的主角,都有不同的個性不同擅長的特異功能。

電影進入到後半,也就是真相逐漸浮現的時候,讓我非常的震撼。原來在漫威的神話觀當中,把人變成是天神的貢獻祭品,透過人在地球繁榮的發展,成為是天神族創生的能量來源。所以永恆族的族人,真正的任務並不是讓人類可以持續永恆的發展文明,而只是讓人成為一種祭品。所以永恆族在完成任務之後,就會被重新reset把這些記憶消失,然後重新再到另外一個地球、重新執行這些任務。

電影永恆族的整部影片,就是「這些永恆族的族人到底要聽從隊長的指令,或是可以有自我意志可以決定要不要執行這樣的任務-讓人類文明瞬間消滅成為貢獻天神族的能量」。永恆族在地球經歷幾千年的文明,他們從人類剛開始的原始部落生活,教導人們怎麼製作器具、穩定生活,有的永恆族人喜歡人們,發自內心的教導愛護人們,就像女主角蘇西一樣,就像大地之母用柔弱但卻有韌性的方式孕育生命和文明。

 

 

在台大附近其實有很多美食,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小飯廳。小飯廳和小飯館不一樣,在公館的小飯館主要是韓式料理,今天我們介紹分享的小飯廳是在靠近台電大樓站的巷子裡,必須說用餐時間幾乎是座無虛席,人超多。

站在門口看菜單的時候,平均價格大約是在$100-200,有兩個配菜和一杯無糖烏龍茶,也可以補差價換購其他飲料。

 

 

 

  • 宗教學概論

信仰

神話

 

 

  • 人類學概論

 

 

王榮麟老師

人是什麼?

我是什麼?

我是誰

 

人就是原子分子構成的,

 

第二組討論內容:

我自己對於人工智慧,機器人AI其實很有興趣。現在科技不斷進步,

剛好這次的生命教育課程中

Ai沒有情感性、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善惡之心。影片雖然說同理心,但其實並不是真的同理,只是一種邏輯思考上的程式語言。

深度學習,你丟給他的時候你不知道他抓到什麼。

AI人工智慧超越我們輸入或輸出的東西,超過人的腦力或人可以想像的。可以大數據的記得很多、比人腦厲害很多

當他的成熟度越來越強的時候,他

Ai比人類聰明很多,立刻搜尋全世界的各種資料超越人腦的局限性。人類有愛、人類有情感,Ai不是出於靈性只是0和1的表現,

Ai在影片當中停下來的時候,也許就是一種學習和提升,每一次的回應都會不一樣。人類會有自己習慣的說話和互動模式,但AI學習比較快。

 

Ai跟人類最大的不同,情感:「愛」。人性裡面的貪參疵,

以行動來說,我愛人類到底會怎麼呈現?

I robria

 

設計思考

設計思考原本是在使丹佛大學商學院的課程,是要解決客戶的問題。

  1. 同理客戶的需求
  2. 定義,你要去解決什麼問題
  3. (找到原型)發想,你知道你要組裡的問題,你要去想看看有哪些解決的方法
  4. 從這些方法裡面去規劃設計
  5. 修改然後再循環

 

將設計思考的模式,應用在你的人生上。「設計你的人生」奧德賽計畫,如同荷馬史詩的長征之旅,你要對你的人生抱著希望和目標,未來要踏上一個冒險的旅程。奧德賽計畫會有三個步驟:

A 我目前的人生和計畫的點子
B 如果A計畫發生變化,你要怎麼要改變?

C 如果經濟條件不是問題的話,我理想中的人生是什麼?

也就是用Design Thinking

 

 

處理憤怒情緒的靈修

心存怨恨就是讓你討厭的人免費的住在你的頭腦裡面

 

靈性修養是一個自我超越和靈修的課程,哪些是跟心性修養比較有關的?哪些是屬於一班的教學活動。要怎麼內化成自己的心性?哲學思考事有著與陪養零性修養,讓我們有修養的目標、修養的成效。

阿含經

每個人都有四個妻子:

唯一能夠陪我們到下一世去的,是靈魂。我們唯一能確定的事,我們能保有自己的心性和個性,這是需要修煉的,有好的優養、好的心性,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有更好的生命。

1.靈魂

2.好友、親人

3.財富:名聲、地位

4.身體

 

現在考大學有很多的題目,是要讓同學思考和分析。

經驗機器讓學生寫400字然後要說贊成或反對

 

法國的學生,他們都很習慣哲學思考。所有問題都不會有標準答案,大家都可以不斷的反思和思考,現在這個法國的教授在頂尖大學教書,他認為台灣的學生記憶能力很好,但是你讓學生表達意見的時候反而大家都很害羞不敢去表達。

 

 

宗教學概論參考資料:

書籍資料:
1. 一行禪師(2021)。活的佛陀、活的基督(薛絢,譯)。新北:立緒。
2. Armstrong, K.(2021)。神話簡史(陳雅馨,譯)。臺北:商周。
3. Campbell, J.(2021)。千面英雄(朱侃如,譯)。新北:立緒。
影音資料:
1. 大愛電視(2017 年 5 月 12 日)。韓國佛教飲食-與自然同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6vufWzHOAg
2. 大愛電視(2019 年 7 月 5 日)。我們與法的距離 從鄉民正義到一起參與審判。
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1I4sS3aCEU
3. 中澤敏明(監製)、瀧田洋二郎(導演)(2008)。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VD
影片]。日本:松竹。
4. 史祖德(製片)、史筱筠(導演)(2004)。靈域對話[紀錄片]。綻放真台灣。
台灣:國家地理頻道。
5. 李崗(監製)、王盈舜(導演)(2018)。與信仰對話[紀錄片]。台灣:財團
法人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6. 耶 穌 會 中 華 省 ( 2021 年 2 月 22 日 ) 。 靈修交談 。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df5hQ50Idc
7. BBC(製作)(2008)。建築人文禮讚:天堂(埃及凱瑟林修道院)[DVD 影
片]。英國:BBC。
8. Netflix(製作)(2017)。靜觀[紀錄片]。主廚的餐桌。韓國:Netflix。
9. Netflix(製作)Chairun, N(導演)( . 2018)。信仰之島[紀錄片]。印尼:Netflix。
10. TEDx Talks ( 2012 年 12 月 27 日 ) 。 The Ecstasy of Surrender. 取 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v5tn4MPJV4

 

按讚加入粉絲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