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人生|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推薦適合高中生的影片及心得分享

這影片是我發現非常適合給高中生或是對哲學有興趣的人看,內容非常的豐富充實,而且講解的也很清楚,用各種有趣的舉例淺顯易懂而且很容易理解,讓人可以想像在蘇格拉底那個年代可能會遇到的社會輿論、或者是他自己為什麼會一直堅持尋找真理。以下是我自己用逐字稿的方式整理,每一句話都太重要了!請直接看超級歪影片:

 

蘇格拉底的生平

蘇格拉底出生於公元前470年,他成長的年代是雅典由盛轉衰,出生的年代正好是戰爭的年代,他40歲參與戰爭親眼目睹雅典敗給斯巴達,雅典城邦沒落社會上的年輕人開始質疑什麼叫做愛國,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最好的民主制度嗎?當年輕人非常徬徨的時候在當時

當時有一門很熱門的課,叫做「修辭學」教的是說話的藝術。這些人會叫做智者派,就很像我們現在說的成功學大師。他們到處教別人怎麼獲得成功,因為雅典是直接民主,他們在當時需要說服別人,所以「修辭學」這樣的課程其實很流行。如果想要從政,就要在演說時說人們想要聽的話,他們最常用來講贏別人的話術就是相對主義和懷疑主義。畢達哥拉斯 說:「人是萬物的尺度」,他們認為所有真理都是相對的,沒有辦法說誰對誰錯,如果再往上推到社會文化的層次,就變成每個文化都可以擁有自己的道德價值判斷標準。

高爾吉雅Gorgias說即便人可以認識世界,這種知識也無法與別人溝通,像是你的眼睛可以看到紅色,但你要怎麼跟別人溝通你看到的紅色?你必然是用聲音傳遞到別人耳朵裡面,但人怎麼可能靠聽覺來理解視覺呢?你不可能用耳朵來看到紅色。他們認為用語言傳遞存在經驗是不可靠的,這種懷疑主義就是蘇格拉底要對抗的,因為哲學的真理必然具有普遍性,不會受限於個體、歷史、文化。但這些智者就把自己假扮成掌握真理的專家所以蘇格拉底決定進入到人群裡和年輕人對話,為雅典公民提出一套全新的求知方法。

 

蘇格拉底辯證法

蘇格拉底問將軍:「什麼是勇敢?」

典型的蘇格拉底式對話,透過不斷的舉反例,試圖找出一個概念的定義。對蘇格拉底來講,定義為什麼重要,這關乎到你聲稱要傳授的東西是不是真的可以傳授?

就像是這幾年有一本書叫做被討厭的勇氣,裡面舉了很多例子,就是告訴別人不要怕在人際關係裡面怎麼做自己,但如果我們連勇氣是什麼都不知道,怎麼知道勇氣能不能傳授?

就像古希臘有一些人認為勇氣是先天的真理,如果是先天的那你根本沒有辦法傳授。

 

什麼是節制?什麼是正義?先找出各種德性的例子,然後再繼續追問問德性的本身。是什麼讓我們把勇氣,節制,正義都定義成勇氣。蘇格拉底做了一個比喻,我問什麼是:「形狀?」你回答:「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這些都是形狀、但我的問題是:「為什麼這些東西被我們定義成為形狀?」因為他們是物體的限度,這才是形狀的本質了。同樣的蘇格拉底要追問:「什麼是德行的本質?」有人回答:「德行就是讓人追求美好事物的能力。」

蘇格拉底就會進一步追問:「那用不正義的手段去獲得美好事物那就是德行囉?」「那必須要靠正義的手段」。但正義本身就是德行的例子,這就像是用正方形來解釋形狀一樣,又犯了之前的錯誤。

什麼是形狀?為什麼這些東西被我們定義成形狀?

因為他們都是物體的限度,這才是形狀的本質。

 

什麼是德性的本質?

在柏拉圖的對話錄裡面,你會發現這些討論最後都沒有標準答案,蘇格拉底只會反駁,但卻說不出自己的立場,導致雅典公民對蘇格拉底反感。就像在分娩生小孩的時候,會先感受到痛苦,所以當人們會感到不悅,就代表新的知識即將誕生。

 

在雅典,只有不生小孩的女人才能幫人接生,蘇格拉底的母親是一位產婆,蘇格拉底是幫男人接生,因為要幫男人生產出內在的知識,而他自己反而沒有小孩,所以他承認自己無知。蘇格拉底的對話法又被稱為精神助產術/產婆接生法,相比之下智者派就像是一群假裝有懷孕的人,假裝自己懷有知識,還把知識當成商品在販售,彷彿知識可以從有知的人傳遞給無知的人,但蘇格拉底正好相反。他承認自己的無知,幫助別人接生知識。

哲學家不是真理的擁有者,而是啟發者和引導者。只有在我們感覺困惑時,才會有追求真理的衝動。先從對方認可的前提下手,然後再不斷地去揭露對方的無知,只有我們在不斷困惑時,才會有追求真理的衝動,讓真理在對話的過程中出現,最終每個人都會在自身中發現知識,變成不一樣的人。所以跟蘇格拉底對話過的人,就不會再用過往的方式去思考世界。以往雅典人在討論事情的時候,往往是訴諸神話,動不動就談到荷馬史詩,還有奧林匹司神,或是用智者派教導別人的話術來駁倒別人。

蘇格拉底訴諸的是理性的力量,用日常語言就可以追求真理,不需要透過神話或是修辭,追求真理不是一個人的事,真理出現的前提需要兩個人對話。對話的dialogue的字源就是在兩個logos之間,在兩個理性之間辯證。

 

在蘇格拉底之後,辯證法取代了神話。

 

人該如何生活?

蘇格拉底試圖打造新世代的雅典人,要讓雅典人思考,這場這次革命是為了一場更大的革命,就是讓雅典人重新思考(何謂美好生活?蘇格拉底假定,人類行為的終極動機是,每個人都想實現美好幸福的生活,沒有人會欲求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但什麼叫做美好幸福?對當事人來說是美好幸福的,但每個人要先知道他所追求的美好人生是什麼,當你確定這個目標時,就會把自己的慾望導向它,並排除會阻礙自己達成目標的期待的其他慾望,何謂美好幸福的生活。

他假定,每個人要先知道,他所追求的美好人生是什麼?正確行動的前提,是去認識什麼是對我最好的,否則人就沒有理由去行動。所以蘇格拉底說:「知識即是德性,這裡的德性,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幸福的認識,知道如何達到對自己最好的狀態。在古希臘文裡頭德性可以用來形容道德的好,也可以用來形容技藝卓越,因為這兩者都是邁向圓滿成功的要素。蘇格拉底認為:人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搞錯什麼會帶給你幸福。這是一種認知上的缺陷,也就是無知。例如多數人追求物質財富感官享樂,但物質財富只有在智慧運用下才會帶來好結果。所以蘇格拉底認為,這些人搞錯了,因為物質和財富只有在運用得當時才會帶給你好處,智慧需要知識的積累,真正的關鍵是知識,財富帶來的好處是有條件的,只有在智慧運用下才會有好的結果,但知識帶來的好處是無條件的,可以讓人更認識自己,進而使生活的各個面向都變得更好。

蘇格拉底認為,在道德上做壞事的人不是真的想要作惡,他們只是搞錯了,以為做壞事是好的,像是古代暴君把處決老百姓當成娛樂,因為這些事情帶來的快樂近在眼前,導致他們誤以為因為他們以為這可以帶來最大的快樂,知識才是好的。道德上的錯誤,源自認知上的錯誤。惡並不是源自於人性的慾望而是源自於無知,就像投資的人明明知道把資金放在長期持有的資金上更安全,但他卻選擇冒險投資短期高風險的股票,結果導致虧損,這是因為他被貪婪的慾望驅使嗎?

對蘇格拉底來講,不知道什麼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過美好的生活,就是去問自己,能夠實現幸福的知識,去問自己做好的嗎:我追求的目標真的是對我最好的嗎?這種知識追求,最終會通往德性實踐。因為每個人都會去根據怎麼樣對自己最好而行動。

 

 

審判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生前在做的事,雅典人認為自己活在民主的國家,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都可以用修辭學來說服別人,但蘇格拉底卻跳出來質疑,原本在日常當中常用的概念。而這樣的質疑不只是哲學思考,你們不假思索就應該這樣生活?這造成當時的雅典人對蘇格拉底非常不滿,認為蘇格拉底就跟智者派沒有兩樣,認為蘇格拉底只會到處懷疑,認為蘇格拉底只會挑戰權威,揭露別人思想矛盾的地方。

 

 

公元前399年對蘇格拉底發起審判。

因為審判的時候柏拉圖也在現場,就把整個過程寫在對話錄,對話錄的三個階段:蘇格拉底被指控無神論而且引進異端、腐化青年。

 

首先:蘇格拉底要澄清雅典人對他的長期偏見。因為這些偏見會影響陪審團對他的決定,蘇格拉底講了一個故事。蘇格拉底的朋友去問德爾菲阿波羅神廟球求神諭,神諭說:全雅典沒人比蘇格拉底更有智慧,神說蘇格拉底事全雅典最有智慧的。蘇格拉底非常驚訝,他覺得怎麼可能,所以他就跑去問那些號稱最有智慧的專家。首先他跑去問政治家,政治家說他們並不知道怎麼治國。接下來他跑去問詩人,雖然說他們不知道自己寫了什麼,只是靈感來了就創作,跑去問手工藝者,手工藝則認為他們本科專業作得好就以為他們什麼都懂,但在專業以外的事情什麼都很無知,原本智慧指的是人對技藝的掌握,政治家有治國的智慧,鞋匠有造鞋的智慧,但只有蘇格拉底認為,只有知道自己理性的極限才是真正的智慧。只有蘇格拉底知道自己無知。

「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這句話不是說蘇格拉底什麼都不知道,而是他不會聲稱他擁有明明就沒有的知識,例如回答什麼是德行,正義,勇敢。他可以用道德直覺來判斷對方說的是對或錯,但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有這樣的道德直覺。

 

所以蘇格拉底的智慧,就在於知道自己知識的偉大。只有知道自己理性的極限,才是具有真正的智慧,蘇格拉底到處質疑雅典人的結果,反而證明神是對的,打點人都很無知,但只有蘇格拉底知道自己是無知的。這件事情,蘇格拉底發現只有神知道。所以跟神的智慧相比,人的智慧也不足道。但為什麼神要派一個人到人群中告訴他們自己其實沒有智慧?

知識會導向德性,自我認識和靈魂向善有關。也就是說,神想要每個人完善自己的靈魂,蘇格拉底就是阿波羅神的一個媒介,所以他其實已經用行動證明,他相信雅典的神,但雅典的人竟然還告他不相信神?所以蘇格拉底接下來要為自己辯護,反駁原告Meletus提出的罪狀。

Meletus報蘇格拉底第一個是宗教理由,指控蘇格拉底是無神論而且還引進異端。

什麼是異端呢?蘇格拉底說,自己從小就聽到一種守護靈的聲音,每次當他想要做某些事的時候,這個聲音就會出來制止他,尤其會禁止他從事公共政治活動,甚至會用托夢的方式去告誡他,奇怪的是審判的時候這個聲音卻沒有出現,這個守護的聲音到底是什麼呢?有些學者認為這是阿波羅的天啟,也有些人認為這個就是道德良知。哲學家黑格爾認為,這是被蘇格拉底外化的無意識聲音。不管這個聲音是什麼,重點是雅典人認為蘇格拉底用它來取代奧林帕斯諸神。蘇格拉底的反駁是,你一個說我是無神論,第二個又指控我引入一端的神,但如果我是無神論我要怎麼引入新的神呢?這兩個指控根本就自相矛盾。

 

遵從阿波羅神的使命,

 

蘇格拉底反駁第三項指控,腐化青年。

他問Meletus:既然你認為我對年輕人有害,代表你知道誰才是對年輕人有益的囉?否則「你是否關心年輕人?」,那就很值得懷疑,結果Meletus反而啞口無言趕緊辯解說:「全雅典人都在教育年輕人讓他們變好,但只有你在腐化他們」。蘇格拉底反駁說,如果全部的人都讓年輕人變好,那年輕人現在不是每個人都很有德行嗎?每個人都幸福自己了嗎?但事實上並沒有,我並沒有帶壞年輕人,而是遵從阿波羅神的旨意。

未檢視的人生不值得生活。你要當一個蘇格拉底還是當一隻快樂的豬。

反省對自己真正最好的是什麼?最好的生活是追求真理和德性。追求真理和德性是幸福的必要條件。

 

蘇格拉底之死

審判完蘇格拉底之後,蘇格拉底在監獄裡面被關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堅持不逃獄,反而利用最後的時光,逃獄就是犯法就成了別人口中腐化青年的罪犯。我生命的立足點就是法律,蘇格拉底要實踐自己的教導,蘇格拉底說死的那一刻我就消失了,死亡就像是一場夢的安眠,身體就是靈魂的監獄,死亡就是讓身體脫離牢籠的機會。他喝下毒酒時,她就跟藥神說,記得幫我還給要神一直雞。

 

如果死亡是從疾病中痊愈,那麼

 

當我知道死亡不可怕,我就有面對死亡的勇氣。彷彿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之死和耶穌受難,都是一個人影響群眾對抗多神教。都被指控

 

蘇格拉底出現以前的雅典人,都是遵照上一代人的生活方式。蘇格拉底訴諸的事

 

國家和個人之間的關係,還沒有成熟到可以成為一體。蘇格拉底雖然是一種悲劇,但卻是整個人類歷史要向上的過程。

 

齊克果認為,人必須要成為犧牲者而獲勝。因為他對道德權威的不斷質疑,揭露對客觀世界的不確定性,因為我能客觀理解上帝我就

 

尼采:「錯誤的人生是缺乏知識。」

尼采肯定蘇格拉底是

蘇格拉底有病,誤以為生命是一場病。

 

菲菲媽咪心得:

我自己是念哲學很多年,對於青春期的學生我也很建議可以從蘇格拉底認識哲學。蘇格拉底的思想在生活中鼓勵人們保持對知識的追求,不斷反思自己的觀點,運用批判性思維,追求真理,並最終實現美好生活。这些原則可以引導個體建立更豐富、更有深度的人生。

如蘇格拉底認為人類的行為動機最終是追求幸福的生活,但這需要對自己的需求和價值有清晰的認識。他的對話法強調了辯證和對話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的過程,人們可以揭示自己的無知,進而尋找真理和達到對自己最有益的知識,但說實在的蘇格拉底對話法到現在我自己也只能盡量學習揣摩,我也希望能透過問對問題讓學生慢慢釐清本質,但這怎麼問問題真的是一種很不容易的技巧啊!

蘇格拉底在哲學上被稱為「知識即是德性」,他認為無知是人類行為中的根本錯誤,而正確的知識可以引導人們做出正確的選擇,實現真正的德性。這種追求知識的過程,他比喻為一種「精神助產術」,類似於幫助人們生產內在知識的過程,而不是僅僅模仿智者派,把知識當作商品販售。

蘇格拉底的道德觀點主張,人們犯錯不是因為想去做壞事,而是因為無知,即不了解什麼對自己最有利。他強調知識的價值是無條件的,它可以讓人更認識自己,並使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變得更好。

整體而言,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提醒人們在追求幸福生活和德性的過程中,不斷追求知識和自我認識的重要性。通过對話和辯證,人們有機會理解自己的需求,從而做出更明智、更有利於自己的選擇。

按讚加入粉絲團

延伸閱讀